华为鸿蒙os升级名单及时间?
华为手机首批升级鸿蒙系统的名单也得到了基本确定,目前高达十九款机型可以升级至最新鸿蒙OS系统,包含了目前最新的华为mate 40系列、华为Mate X2系列、华为P40系列等热门机型。更多的机型也有望在暑期完成推送,年底前为全国大约2亿部华为手机完成鸿蒙OS推送。
所以说,大家不要着急,鸿蒙系统支持市面上90%的华为机型,华为用户只需要留意是否接收到推送的短信通知。
华为鸿蒙OS升级名单及时间如下:
6月2日起,首批启动公测升级HarmonyOS2的设备包括:华为Mate 40系列、Mate 30系列、P40系列、Mate X2、MatePad pro。
2021年第3季度***升级华为Mate Xs、Mate 20系列、nova 8系列、nova 7系列、nova 6系列、MatePad等。
2021 年第4季度,***升级华为智慧屏V系列2021款、智慧屏S系列、智慧屏X65、Mate 20 X、P30系列、Mate X等。
2022年上半年,***升级华为Mate 10系列、P20系列、Mate 9系列、P10系列等,具体清单和适配时间请关注官方公布信息。
请注意,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具体升级时间以实际情况为准。
oppo鸿蒙系统首批升级机型名单?
但是您可以刷入OPPO本身的系统是 Color os.而且OPPO本身的系统也比较丝滑,并不建议您刷入鸿蒙系统,因为它不是华为手机,后续更新会比较麻烦,OPPO它本身的系统后续会更新会比较好一点,如果您刷系统,他并不能给您的手机后续更新。
支持鸿蒙系统的app名单?
支持鸿蒙特性的APP有六款,分别是新浪新闻鸿蒙版、微博、墨迹天气 HM 版、央视影音鸿蒙版,优酷视频、京东。
纯鸿蒙OS应用占用的容量非常小,一般都是几十K的大小,这个是完全基于鸿蒙OS开发的,相对来说功能也偏少一些。如果是支持鸿蒙特性的APP,文件大小与安卓版本没有太大的区别。
华为鸿蒙OS首批正式版升级名单公布,共18款机型,有你的手机机型吗,你怎么看?
我的手机是p30Pro,升级后发现灵敏度增加了,反应快,使用时非常爽,唯一的问题是耗电,现在充电了三次,正在逐步修正。
用照相机时,使用水印这功能,没有原来方使了,不会自动水平。希望今后能逐一改正,方便使用。
只要没有重大的bug就是成功✌🏻。其实我觉得华为应该挺纠结的,改变太大吧怕老用户不适应,没有改变吧别人说是套壳或者只是做了个AI。总体来说体验还是不错的。极力推荐升级!从用户体验来说和升级之前没有太大的差异。待机也没有别人说的缩短,总之还是比较满意。
大家的升级就是对鸿蒙最大的支持,毕竟是国产的新系统,各方面都需要不断的去改进和优化,当然前提是我们大家都要加入到鸿蒙当中去,用实际行动去支持,通过使用,面对各种问题、各种不满意,不断的去反馈,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,助力鸿蒙不断的去改进和优化,使之更加的完美,甚至是超过安卓,不能说升级之后发觉不是很好用,就去喷,任何新的事物的出现不是十全十美的,有问题在所难免,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去努力,更何况美帝国主义还在哪看笑话呢,我们能给他看吗,当然是不能,我们要让他们摩拜,直至有一天我们也可以任性一回,来个技术封锁[呲牙]!
鸿蒙3.0升级机型名单?
华为P系列:P50 Pocket、P50 Pro、P50、P50E、P40、P40 Pro、P40 Pro、P40 Pro 4G、P30、P30 Pro、P20、P20 Pro、P10、P10 Plus。
2.华为Mate系列:Mate Xs 2、mate X2、Mate Xs、Mate 40 Pro、Mate 40 Pro+、Mate 40 RS保时捷设计、Mate 40 E、Mate 40 EPro、Mate30、Mate 30 pro、Mate 30E Pro、Mate 30 RS保时捷设计、Mate 20、Mate 20 Pro、Mate10,Mate10 Pro、Mate 10 保时捷设计、Mate RS保时捷设计、Mate 9、Mate 9 pro、Mate 9保时捷设计。
3.华为nova系列:Nova9、Nova9 Pro、Nova9 SE、Nova8、Nova8 Pro、Nova8 SE、Nova7、Nova7 Pro、Nova6、Nova6 Pro、Nova6 SE、Nova5、Nova5i、Nova 5i Pro、Nova4、Nova 4E、Nova 3、Nova 3i、Nova2s。
4.华为畅享系列:畅享20、畅享20 Pro,畅享20 Plus、畅享Z、畅享10、畅享10 Plus、畅享9s,畅享9 Plus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yqysgd.com/post/8390.html